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_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人教版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_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人教版       随着科技的发展,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_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人教版

       随着科技的发展,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倒数的认识》

4.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_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在课前,做好数学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 方法 。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

        ;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 总结 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 种植 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 反思 :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 说说 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 顺口溜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小学数学知识点顺口溜的实际运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 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的步骤如下:

       1、阅读和理解教材:在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先认真阅读和理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材,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确定中心主题: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例如分数乘法。

       3、列出分支:从中心主题出发,列出本单元的主要分支,如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的应用等。

       4、添加二级分支:在每个主要分支下面,继续添加二级分支,列出更详细的内容。例如,在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支下,可以列出整数与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的乘法等二级分支。

       5、使用关键词和图标:在每个分支中,使用简短的关键词或图标来表示各个知识点,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例如,在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支下,可以使用关键词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6、完善和修改:在完成初步绘制后,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修改,添加新的知识点或调整分支的结构和布局。

       7、审查和复习:在完成思维导图后,需要审查和复习思维导图的内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不断复习和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制作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1、突出重点:在思维导图中,要突出重点和关键点,可以使用粗体、斜体或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强调。同时,可以利用箭头和连线等元素,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简化内容: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使用简化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知识点,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例如,可以使用图形、符号和关键词来代替长篇的文字描述。

       3、结构清晰: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意结构清晰和层次分明,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目了然。可以采用树状结构或网状结构来组织思维导图,使得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更加清晰。

       4、色彩搭配:适当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思维导图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知识点或主题,使得思维导图更加生动有趣。

       5、及时更新:由于数学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及时更新思维导图,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将新的知识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同时也可以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修改和完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倒数的认识》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案,分享了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倒数的认识》,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交流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联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联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联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生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生2: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呢?指导看书。

        思考:(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评析:回答问题

        理解“互为”的意义。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朋友游戏(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数字卡片)

        练习

        (!)出示卡片(六位同学举着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11/41/5086/599

        (2)规则:如果下面的同学拿到的数是以上这些数字的倒数就到相应的同学前面排队

        提问:下面的同学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那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7/41/591/7/80.4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练习请剩下的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找倒数

        5.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6.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因为5/3*3/5=1,所以()和()互为();

        2.因为15*1/15=1,所以()和()互为();

        3.4/7与()互为倒数;

        4.()的倒数是6/11

        5.()的倒数是2

        6.1/8的倒数是()

        7.1/2/7的倒数是()

        8.0.3的倒数是()

        (二)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必定是1。()

        3.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四)思考

        4/5*()=()*8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1、0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啊,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是结伴来到多媒体教室的,比如说~~~~~~~你们俩是不是好朋友啊?(请点到名字的两名学生分别表述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

        师:好朋友是双向的,可以说成“***和***互为好朋友(也可以说***是***的好朋友)

        教师找一对儿同桌,让他们也说说相互间的关系。(***和***互为同桌,一起来上数学课)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那今天咱们来学点儿什么呢?

        1、(课件出示例7)

        请学生动手找找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2、师:你知道吗?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课件展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师请学生提炼一下,然后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举例子说清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3/8和8/3互为倒数。(师板书3/8和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像刚才我们表述朋友、同桌关系一样。

        引导学生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师:我们能不能说3/8是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比如5/4和4/5的积是1,我们就说……7/10和10/7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4、请你再举个例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5、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找出3/5和2/3的倒数呢?

        (学生写并汇报师板书。)

        三、探索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写出更多的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四人一小组,怎么分工呢?(请学生说建议)准备好了吗?一分钟倒计时开始!

        师:时间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真不错。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2、师:其实我知道大家在刚才的比赛过程中啊,一定有窍门,所以才会写得那么快,那么多,是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看?

        (学生畅所欲言,但是一定不规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规范说法。

        3、师:正因为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师指黑板)相乘时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约分,得到乘积是1。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出一个数的倒数来,对不对?

        4、师生一起小结:也就是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5、学生自主探索5和1的倒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6、0的倒数呢?

        启发思考,允许讨论。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四、归纳小结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请同学板演。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2)发现一学生书写有误,与该生交流。

        (3)用展台展示该生的错误。

        师:这样写可以吗?(7/12=12/7)

        师:为什么?规范书写,要写清谁是谁的倒数,或谁的倒数是谁。

        3、完成练习十一第二题。

        4、完成练习十一第三题。

        5、完成练习十一第四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应该有的汇报是:

        生1:我从第一组中发现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大于1)。

        生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小于1)。

        生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生4:非0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倒数这一小节,就像是一篇文章里的过渡段一样,既承上又启下,是学习下一章分数除法的必要基础,请同学们课后认真练习,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基本方法,为下一章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位置(一) 新授课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 新授

        1、 教学例1

        (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 小结例1:

        (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 练习:

        (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 教学例2

        (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 练习

        1、 练习一第4题

        (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 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 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熟练的表述物体相对观测点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关于位置与方向,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些知识?

        师:1、用课件出示十字方向标,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东、南、西、北。

        2、再出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标,依然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他们的名称。

        3、提问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与东、南、西、北夹角是多少度?并根据学生的叙述标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回忆相关旧知的前提下,通过课件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激活相关旧知,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师:谁能为客人们介绍一下咱们校园的布局(出示情景图)。请学生叙述建筑的位置。

        师:教师适时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图中东、南、西、北所在方向的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早上太阳在东面,所以这幅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收集有用的信息来判断生活中的方向,以及方向具有相对性这一知识点。)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以校园为观测点,为客人们介绍学校周围的建筑所在的方向。

        师:咱们继续来看图,谁能说一说石墙镇卫生院和砖厂所在方向?

        之后出示岳庄社区的位置,让学生试着描述。

        师:大家判断一下谁说得更准确?

        师:谁再来说一说岳庄社区的准确位置?

        (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用手势从正东开始扫过相应的'角,并板书:东偏南)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你能在说的同时也用手比划一下吗?(借此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这个角是30°,那这个角又是多少度?(用手扫过岳庄社区所在方向与正南方的夹角)

        师:谁能换种方法说一说岳庄社区所在的方向?

        生:岳庄社区在咱们学校的南偏东60°方向。(用手势扫过)

        师:(板书:南偏东)

        小结:我们在介绍物体所在方向时,一般习惯使用较小的角来描述。(课件隐去另一种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方向的描述方法,同时辅以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不同描述方法的探究,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湖山菜园在咱们学校的什么方向?

        随着学生的叙述出示答案,并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之后用同样的方法练习描述中国移动营业厅和天泰小区的位置,并在学生描述的同时板书:西偏北、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等方位词。

        小结:我们学会了八个新的方位词(东偏南、南偏东、东偏北、北偏东、西偏北、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方向的描述方法,力图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师引导学生继续看图,叙述拓达鞋厂的方向,并引发矛盾冲突。

        师:都是东偏北30度,怎么会有两个建筑?(并由学生指出距离不同)

        由此引出要准确的表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还要在方向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条件——距离。并让学生练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引发的矛盾冲突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感受在确定物体位置时距离的重要性。)

        课件中再次出现刚刚大家介绍的几处建筑物,但此时加上了距离,之后随着学生的叙述用课件显示出每个建筑物位置的描述方法。

        安排练习,让学生介绍学校周围的其它建筑。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点击相应的位置。(并在这里引导学生注意方向标志的变化)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巩固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先给学生时间完成手中的练习卷,之后教师用课件随着学生的汇报,标出各角的大小并显示出各空的答案。)并注意及时的激励

        (设计意图:巩固物体位置的叙述方法,并落实在书面上。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重要性)

        师:(出示第二题)谁发现了第二题与第一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在缺少方位词的图中辨别方向,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进行小结、质疑、和激励。

        师: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师:今天同学们课上注意了很集中,希望明天的课上,你们依然能保持这么优秀的学习状态。下课。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x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x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 )=( )

        2、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xx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xx页练习x的第x、x、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xx、xx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x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xx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xx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x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x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x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x第x、x、x题。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x分)

        1、出示口算题,x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x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x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xx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好了,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