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字数作文 字数作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的话题。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的话题。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模板

4.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5.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12页《路(前后,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时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重视和强调学生学的过程为重点,教师主要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不但能在图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

       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 爱心 专心

       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4.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大于小于看左边,尖头小小是小于,开口大大是大于。

       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三、巩固练习

       1.P18的第三题

       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里填数。

       用心爱心专心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作业设计:练习册P11 习题集《比一比(2)》

       板书设计:

       小与  等于  大于

        = >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看图编故事,提出并解决问题。

       1、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们来陪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小羊们得到一个消息,小朋友们去游乐场了,我们也去看看,他们正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玩碰碰车)

       2、你能看图说一说吗?(看图描述)

       3、仔细观察,车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辆车乘一人,有一个小朋友没有乘到车)

       (师贴碰碰车和小朋友,一辆对一人)(连线对应)

       4、现在请大家把车和人比一比,(出示课题《比一比》)然后说说你比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 根据结果进行语言训练:( )比( )少,少( 辆 )。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并将相应贴入)

       (2)我们可以这样说比的结果,还可以怎么说呢?

       ( )比( )多,多( 人)。(师板,贴入)

       5、 用一辆车对一个小朋友的方法进行比一比,而且还会口述比的结果。可是,有个小朋友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车乘)

       那怎么办?他想和大家一起玩,能帮他想个解决的办法吗?(再来一辆)(师贴)

       现在请小朋友再来把车和人比一比,结果怎样?

       (师板)车和人一样多。(同样多)

       6、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来比,而且还会根据比的结果说三句话(学生口头重温)。

       二、手指操

       小羊们告诉我们小胖要过生日了,我们赶快活动下手指,也去帮忙。(音乐,学生做手指操)

       三、巩固操作,加深理解

       1、小巧分蛋糕

       是谁和谁比呀?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描述比的方法,并说一说比的结果)

       2、小丁丁分吸管

       学生说是谁和谁比,在脑子里想结果,和同桌说一说比的结果。

       3、独立完成(裤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

       自己连一连,说一说比的结果,最后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反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 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 )、37 69、70、( )、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3□ 5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教案做为上课前所需要做的准备,要提升教学的质量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一)

教学内容:

        科书第x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进行自我纠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 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 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 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 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 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笔算下面各题。

        54+32= 26+43=

        84+3= 17+65=

        3、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6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

        (1)、谁来说说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说说你从哪看出北京赢了?

        学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纸条粘贴在黑板上)应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22=

        (5)、观察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主动探索 获得新知

        1、教学例1:56-22=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怎样算56 减22?

        (2)让学生汇报是怎样算的?鼓励算法多样性?

        ①口算。

        学生1:50-20=30 6-2=4 30+4=34

        学生2:56-20=36 36-2=34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摆小棒。(让学生到实物投影机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摆5捆又6根,多伦多有22票,就从6根里拿走2根,再从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导学生说话)

        ③笔算。(让学生说,师板演并强调书写格式)

        56-22=34

        谁来说说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生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减起。

        (4)、摆圆片。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1题。

        提问:这幅图的圆片表示几?划去的圆片有表示几。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数,而划掉的圆片又表示什么数,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四)

学习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盒

学习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模板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 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比○多()个。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的,另一部分是比○()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教师在教学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_。)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范文二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习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找朋友

        苹果钟面   桔子钟面     梨钟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范文三

        教学内容:

        课本91—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时间观念。

        2、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看整时,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会应用。

        教 具:实物钟表、钟表。

        学 具: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仔细听好了。

        你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生:6点半、7点……)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

        (生:听家长说的、看钟表的……)

        要想知道这些时间我们就要学习认识钟表。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有关钟表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请优等生介绍:钟表上有数、有长针、有短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 长针 短针

        谁还有补充?

        (生:钟表上有大格、有小格……)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大格 小格

        2、指导观察: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钟表。

        拿出你的钟表。请仔细观察钟表上的数。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钟表上有12个数。还有学生会边说边比划数是按照这样的方向排列的。)

        你知道钟表上的长针、短针分别叫什么吗?

        长针叫分针,用手指一指你的钟表上的分针。

        短针叫时针,用手指一指你的钟表上的时针。

        钟表上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数一数钟表上共有多少个大格?

        (生:有12个大格。)

        你知道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共有60个小格。)

        有关钟表上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就是表示几时的。

        3、认识时间:

        出示钟面图:

        8时 3时 6时

        这几个时间你们认识吗?分别是多少?

        你是怎么认识的?

        想一想这些时间你在干什么?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

        (生:都是指向12。)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是因为分针都是从12出发正好走了一圈,又指向12。)

        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写时间:

        你会认时间,会写时间吗?

        我们来看第一个时间是8时,我们先写一个“8”再写一个“时”。

        时间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电子表的显示方法。

        这种表示方法是这样写的“8:00”。

        你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吗?在哪见过的?你可真会观察。

        你想试试吗?

        请你把后面的两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找两人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认识钟表的方法是什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下面就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现在我要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眼睛亮、嘴巴巧,我拨钟表你报时,抢答。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咱们班的学生个个眼睛亮、嘴巴巧脑子转的快,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灵活,准备好你的钟表我报时你拨钟表。

        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3、课本92页内容:

        请同学们赶快收拾好学具,快速打开课本92页,请同学们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

        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模板7篇

        教案是老师在课前准备的上课资料,课前准备充分会让课堂氛围更好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题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三)巩固反馈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xx机械厂有xx吨煤,已经烧了xx天,平均每天烧煤x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不抄题,只写题号。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数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理解数对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 说一说班长的位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看,这是我班同学的座位图,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在座位图上,我们约定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从下往上为第一排、第二排……

        按照我们刚才的约定,班长的位置在哪里呢?对,是第2组第3个。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1、由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过渡到数对。

        数学追求简洁的符号美,你能用简洁的方法表示班长所在的位置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设计。重点讲一下这样设计的理由。

        小组汇报各种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以上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用了两个数字。2Z3G;大2小3;红2黑3;2 3 ;2/3;2,3.

        2、介绍数对:

        数学家们也发明了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同学们表示的方法很接近,板书:(2,3)。

        3、师生互动写数对

        你会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你和你好朋友的位置吗?试着在下面写一写。

        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大家先看他表示自己的位置用的数对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他说的数对来想一想,他的好朋友应该是谁。

        4、学会在方格图中找位置: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把每组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纵向的竖线,把每行的同学看成一条条横线,我们班就变成了什么样?出示方格图,是这样吗?(规定方向:横着看从左往右表示第一组、第二组……竖着看从下往上数表示第一排、第二排……)。如果每个同学我都用一个点来表示,现在你还能找到你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吗?

        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把点画在格子中,一种把点画在两条线的交叉点上,你认为哪种对?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物:

        数对不但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还可以在平面图形里确定点的位置。大家看这是某学校附近的地图,和同桌说一说这几个建筑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有一个超市的位置是(1,3),你知道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吗?

        2、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中的三角形位置。说一说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根据数对在平面图形中找到A、B、C、D四个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这几个点,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3、用字母和数字表示数对。围棋和国际象棋棋盘上的数字和字母,可以表示棋子的位置。

        4、火车票、飞机票、**票上的座位号、地球仪上有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这些都是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三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材呈现的是四名学生小组活动时的场景,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最后还提出:“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做一做”的第1题,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第2题是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以及任意四边形之间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把握这些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采用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学生一系列自主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设计理念

        1.联系生活,展开教学: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我尽量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如教材例1中的图,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围一围、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思考,使学生对四边形有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从而也进一步认识了两种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3.小组合作,全体发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一方面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各种层次的学生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又如: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学会谦让、团结友爱等的情感、态度方面的优点。这样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五、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

        师: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

        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2.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课件出示图形王国的。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找一找。

        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作上记号。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请学生上台利用课件将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拖入“四边形的家”。别的同学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立刻陈述,最后达成共识。

        让学生把认为是四边形的都涂上相同的颜色,同桌互相检查评价。

        3.议一议。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四边形的家”里面的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四边形的特征,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现在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4.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用方程解下列各题。

        3、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教学例1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

        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5。体重?千克水分28千克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先在小组内独立解答。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课件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根据数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7/15=爸爸的体重

        ①解方程: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②算术解:35÷7/15=75(千克)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3、用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弄清题里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找出题中数量间

        的等量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χ,并列出方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课件出示:

        学校有科普读物320本,占全部图书的2/5,科普读物相当于故事书的4/3,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巩固应用

        1、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周末看了3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5/7,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3/10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3/8。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3、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的40/57,宇宙飞船的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4、小军家爸爸每月工资是1500元,妈妈每月工资是1000元,家里每月开支大约要占爸爸妈妈两人工资的3/5,小军家每月开支大约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3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设计理念: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

        12/7= ()() 100/6=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观察课本第29页的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分析例题,写出等量关系,并试用方程解答。

        4、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你们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2、课件出示:从画面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1/3、

        (3)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小朋友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出这题的等量关系,并解答。全班交流。

        2、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出例题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能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你能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应该如何解设?小组讨论,再由教师指名在黑板上演示。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χ×2/9=6

        χ×2/9÷2/9=6÷2/9

        χ×=27

        3、想一想,还有别的算法吗?怎么算?为什么?

        6÷2/9=27(人)

        三、巩固练习,实践探究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

        (3)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操场上参加活动有多少人?

        (4)操场上踢毽子的有3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9,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

        2、某月双休日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板演过程中,着重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

        3、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χ×1/5=30 χ×2/3=40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7×1/2=2/7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7,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 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 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①师:在计算这两道题时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计算左边这道题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右边呢?

        ②在两道题的计算中同学们都想到了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请观察一下,左边这道算式,在转化的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

        ③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④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⑥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

        练习的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

        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

        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