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题库 作文题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电子版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电子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1.小学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电子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

1.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教案优质范文

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目录

5.小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电子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教案优质范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 下面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小学 六年级数学 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关于 教学 工作计划 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优秀版本 ★

        ★ 七年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

        ★ 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期教学工作计划 ★

        ★ 大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范文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准备课件、扇形统计图卡纸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法、直观法、引导法、归纳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健康饮食 教育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膳食是什么意思?(日常吃的饭菜)从宝塔图中你知道我们每日需要那类食物最多?其次?接着?……最少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同学们平时必须养成不挑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只含前两列)

        (1)观察统计表,提问:你认为笑笑家这天的膳食合理吗?

        (2)如果要能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的多少,应选用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统计表(添上第三列)

        (1)师:如果再增加一栏,你知道增加这一栏统计的是什么内容吗?(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3)师启发: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能不能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折线统计图行不行?那么,哪一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1、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自己先观察、思考,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探究(一)(课件出示):

        ①用整个圆表示什么?

        ②圆内各部分形状像什么?用各个扇形表示什么?

        探究(二)(课件出示)

        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多少?

        ③从这个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总摄入量,用圆内各个小扇形表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扇形面积越大,这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越大。从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5、引导学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出示)

        (1)师:那么,你能不能归纳一下所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呢?

        (2)小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1)师:扇形统计图与学过的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

        (2)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百分比关系,而且可以直观的比较各部分量的相对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一)“试试我能行”

        1、填空:

        (1)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 )占( )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与( )的关系。

        (2)想知道果园里每种果树棵树占果树总棵数的百分比,应绘制( )统计图。

        2、P58“练一练”第1题。

        (1)观察这几幅扇形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馈交流。

        (二)“比比我最棒”

        1、观察东山小学图书情况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书本数最多,占全部图书的( )%。

        (1)(2)( )书本数最少,占全部图书的( )%。

        (1)(3)如果有125本画册,则共有图书( )本,科技书有( )本。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其中第(3)小题列式解答,并 说说 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红星小学学生喜欢 体育运动 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跳绳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 )%。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喜欢( )的人数最少,喜欢( )和( )的人数差不多。

        (3)若全校共有400人,则喜欢踢 足球 的有( )人,喜欢踢毽子的有( )人。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的课堂表现如何呢?如果满分用五颗星表示,你能得几颗星?

        五、布置作业

        P58“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特点{用一个圆表示(总量) (单位“1”,100%)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作用: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 乒乓球 ,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预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欢足球的占20%;喜欢跳绳的占15%;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22.5%。

        生3:我知道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0%;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1: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预设:

        生1: 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二、巩固、拓展.

        1.P107页做一做。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预设: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0.7%。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据颜色找到的。图右边的说明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1生板书。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师:谁来说一说,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生:能补充水分217.5克、蛋白质8.25克、脂肪10克、乳糖、12.5克、其他1.75克。

        2.P108页第2题。

        师:下面让咱们来关注关注陈东家每月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还购房贷款、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各占支出计划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陈东家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计划的百分数最少。

        生3:我还能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还购房贷款一样多,服装和其他支出一样多。

        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我们可以求陈东家每月的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师:问题提得很好,那下面咱们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1生板书。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四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案。

        二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 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的 种植 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_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 爱好 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 排球 、 网球 、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2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成份 水 蛋白质 脂肪 其他

        占百分数 68% 20% 10% 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 篮球 ;(3) 羽毛球 ;(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课前袁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统计图。)

        教师适机提问: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说的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会不会用。下星期我们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我们绘制一幅统计图,要能清楚的反映同学们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你们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不错!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如果我想绘制一幅统计图来表示今天24个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老师还发现有同学找了这样一些图,我们来看看。(对收集这些图的学生提问)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找的是什么图?

        学生回答。

        师:这样的图也是统计图?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一种新的统计图。

        师板书:扇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预设:(1)扇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2)什么叫扇形统计图?

        (3)怎样作扇形统计图?(4)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好学,想知道的可真多啊!那我们就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开始来了解吧。(课件出示)听了关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的介绍,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看了这幅图,你对同学们的饮食有什么建议呢?

        师:是呀,膳食宝塔图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这说明了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看看笑笑她们家的饮食情况。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统计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学生交流完后,教学利用随机点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各百分数的意思)

        师:表格中的总摄入量是指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通过大家对这些百分数的解释,那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否符合膳食宝塔图的结构呢?

        2、引导讨论。

        师:大家看,袁老师根据刚才的统计表中是数据重新绘制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单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根据数据将圆分成了几部分?每个部分像什么形状?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2)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所有的百分数之和是多少?能对应的上统计表中的总摄入量为100%吗?

        师:现在把你们小组交流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了解特点。

        师:同学们对这幅扇形统计图分析的很透彻,想一想,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笑笑家一天食物的摄入量呢?为什么?(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多少,不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功能,而扇形统计图可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老师小结:

        (1)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也就是能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相关 文章 :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数学老师《扇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六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教案精选范文三篇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案优秀范文3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你对正数和负数有哪些了解?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 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2.练习二十五:1、3题。

        独立练习,反馈交流。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 )=( )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篇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目录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案,分享了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上册

       1、位置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圆

       确定起跑线

       5、百分数

       6、统计

       合理存款

       7、数学广角

       8、总复习

下册

       1、负数

       2、圆柱与圆锥

       3、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

       4、统计

       5、数学广角

       节约用水

       6、整理与复习

       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数学可以将如何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0~11页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4页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具:

        大小不同的水果、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

        让我们来试试看。

        二、操作探究

        1、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

        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

        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

        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

        (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

        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验证。

        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

        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

        引导学生思考:

        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

        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

        (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体积

        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

        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

        2、学习例7

        (1)出示两盒书

        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

        学生比较后回答。

        师:你们看,书的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大。

        这个书盒就是一个容积。

        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容积

        追问:这两个书盒,谁的容积大一些?为什么?

        (2)试一试

        下面那个玻璃杯的容积大一些,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

        师: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方法,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行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

        指名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三第1题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

        4、完成练习三第2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三第3题。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6、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五、作业

        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好了,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