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题库 作文题库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_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有哪些
zmhk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_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有哪些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的问题。关于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的讨论,我们正式开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的问题。关于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中秋节各地方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呢?
2.中秋节的风俗 简短
3.中秋节有哪些风俗特点
4.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5.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
6.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各地方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呢?
对于中秋节习俗,相信不少人只知道吃月饼、赏月,其实没那么简单,对于中秋节怎么过,全国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哪些你不知道的中秋节的习俗~一、广东——扎灯笼
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二、广西——骂中秋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个非常怪的中秋习俗,叫做“骂中秋”。相传古代有位美丽的姑娘,不喜欢虚假的甜言蜜语,偏偏喜欢尖刻辛辣的骂语。有个青年人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爱上。姑娘嫁给了他。从此,当地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情景。
三、台湾——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之夜,流传着一种有趣的“偷菜求郎”习俗。中秋之夜,姑娘们踏着月光,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民间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的谚语。
四、贵州——偷瓜送子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
五、台湾——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六、香港——舞火龙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几个关于中秋节各地方习俗的介绍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习俗呢?欢迎补充,咱们在评论区里相见吧~
中秋节的风俗 简短
中秋节 是中国比较大的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会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赏月、吃月饼。你知道中秋节的特点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特点,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目 录
中秋节的特点之玩花灯
中秋节的特点之舞火龙
中秋节的特点之烧瓦子灯
中秋节的特点之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 元宵节 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 儿童 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
中秋节的特点之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 传说 :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
中秋节的特点之烧瓦子灯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
中秋节的特点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中秋节的节日特点
★ 中秋节的简单介绍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 中秋节的简介习俗
★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 中秋节的简介及习俗
★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d2d64e1d428f1dc475649040a60c7657";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特点
中秋节传统风俗:1、吃月饼: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2、祭月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3、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中秋节起源
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的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秋节的风俗:1、赏桂花:在中秋时刚好是桂花飘香的时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关联,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话故事。而桂花作为一种名贵的品种,它也有着喜庆、吉祥的象征。在中秋这一天赏桂花,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样的味道,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赏月: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古时很多的诗人、文豪也会在这时邀友赏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3、吃月饼: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4、祭月:中秋夜,要拜祭月神,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对着月亮依次拜祭,再有家中主妇按照家里的人口切好月饼,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5、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中秋节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有强烈的民俗性。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族、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
第二个特点:是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男有(吴刚)、女有(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 第三个特点:是紧迫的时间感。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 第四个特点:是温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
1、吃月饼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3、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
4、赏月
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5、吃桂花鸭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习俗有的起源于古代祭月的传统,有的则是后来的发展而来,但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习俗的来源解释:中秋节的习俗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月活动。据传说,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祭祀月神和祖先,会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祭月仪式。这些仪式通常包括献祭、舞蹈、歌唱等活动,以表达对月神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月仪式逐渐演变成为了今天的中秋节习俗。
另外,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季被视为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会在这个季节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他们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中秋节也成为了一个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二、中秋节习俗案例:1.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户外或室内赏月,以观赏美丽的月亮。有些人会在庭院或阳台上摆放桌椅烛台,同时赏月、品茶、吃月饼,以增加浪漫和节日的气氛。
2. 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月饼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糕点,通常由糯米粉、豆沙、蛋黄等材料制成,形状圆润。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吃月饼,以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吃月饼也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谐。
3. 点灯笼
点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在户外或室内点灯笼,以增加节日的气氛。灯笼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纸质的,有的是彩灯,有的是葫芦灯等等。
4. 玩花灯
玩花灯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花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品,通常由竹篾、彩纸、灯泡等材料制成,形状各异。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在户外或室内玩花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和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
5. 祭月
祭月是中秋节习俗的传统之一。在古代,人们为了祭祀月神和祖先,会在中秋节期间进行祭月活动。现在,祭月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在祭月仪式中,人们会献香、献花、献果、献酒等,以表达对月神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6. 赏桂花
中秋节期间,桂花正值盛开,因此赏桂花也成为了一项传统的习俗活动。桂花是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它的香气能够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桂花,以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享受桂花带来的美好感受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节日,它代表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秋节的美食:中秋节的美食以月饼为代表,同时还有其他的传统美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秋节美食:
1. 月饼:中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月饼,它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由糯米粉、豆沙、蛋黄等材料制成,口感香甜,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2. 柚子:柚子是中秋节期间常见的水果之一,它的果肉清香多汁,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此外,柚子皮还可以用来制作蜜饯和其他食品。
3. 莲蓉糕:莲蓉糕是一种以莲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糕点,口感细腻,甜而不腻,是中秋节期间常见的甜点。
4. 桂花糕:桂花糕是一种以糯米粉、桂花和糖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糕点,口感香甜,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
5. 芋泥酥:芋泥酥是一种以芋头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糕点,口感绵软,甜而不腻,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传统美食,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色美食,比如广东的潮汕牛肉干、福建的八宝饭、湖南的板栗糕等等。总之,中秋节的美食丰富多样,不同的地区和家庭会有不同的食品选择和制作方式。
中秋节的风俗特点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传统风俗?
1、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相聚、互相问好,在此时此刻,也让我们倍感温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赏月圆带来的浪漫月光,体会明月的美好,分享中秋节的甜蜜,圆月弯弯代表着团圆幸福,充满着家庭温情、团聚和友谊。最后祝各位中秋节快乐,情谊永团圆!
秋节是中国除春节以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中秋节的习俗会有所不同,但有三个习俗是一样的。它们对应着中国文化的三个重要特征。
1. 吃月饼:崇尚实用理性
(月饼)
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围绕着一个“吃”字做文章。春节,杀年猪、包饺子、炸煎堆、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给祖先送吃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中元节,给鬼送吃的;重阳节,吃螃蟹、喝菊花酒、雄黄酒。
这样看来,中国人真的很重视吃。这是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实用理性的哲学。
这种实用理性,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就已经确立。这些争鸣的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等等,基本的思想都围绕着如何实现天下太平,如何战胜对手,如何得道成仙这些实用的问题。而同一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是世界由什么组成,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这些形而上的问题。
(拜佛)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也是这样。中国很多人分不清道教、佛教还是基督教,只要见到神仙就拜,所谓“见庙烧香,见佛拜佛”。他们祈求的当然也不是什么灵魂得救、死后升上天堂,或来世投胎到一户好人家,而是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有成、嫁个好老公、娶个好老婆什么的当下的问题。为了安心,他们通常还要捐点香油钱,当作是神佛保佑自己的辛苦费。
这种实用理性的形成,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遇到丰年,能保证一家温饱,遇到荒年,就有很大的可能会饿死。长期的生存压力让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思维习惯,看到一个东西,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吃,如果不能吃,能不能用?如果既不能吃,又不能用,我们就会问:那它有什么用?
(广东人不吃的东西)
直到现在,人们流传的关于广东人什么东西都能吃的段子,依然是实用理性的反映。
2. 庆团圆:重视亲情伦理
(大团圆)
每到中秋节前后,苏东坡那首《水调歌头 中秋》总是被人们反复吟咏,因为苏东坡用优美的语言替天下的人说出了对家庭团圆的期盼和对无法团圆的遗憾。
中秋节之所以跟“团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最圆。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月亮都圆了,那家庭也应该团圆了。
(苏轼)
王维的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出了中国人对亲情伦理的重视。
这种对团圆的祈盼,体现在春运期间火车站的人山人海中,体现在春节堆满车辆的高速公路上,也体现在月饼氤氲的香气里。
(春运火车站)
中国重视亲情伦理文化的形成,同样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尤其是儒家文化长期教化的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儒家重视“礼”,主张以礼治天下。儒家相信只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各守本分,恪守忠孝仁义礼智信,整个社会就会像一架功能顺畅的机器一样,永远地运转下去。这套儒家哲学,经过一代代大儒的完善,加上宗族制度的实操,逐渐变成了中国社会的运行法则,同时也内化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了。
好了,今天关于“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关于中秋节的风俗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